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:工作一整天,反应明显变慢、记性也不好,想说的话一被打断就忘了。这很可能是大脑疲劳。
(资料图)
大脑身为人体“总指挥”,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——白天控制语言、运动、情绪等,晚上又充当每一场梦的编剧。当其长时间超负荷运转,脑细胞代谢产生的大量“垃圾”淤积,就会影响氧气、营养供应,造成脑疲劳。
而若大脑长期处于疲劳状态,不仅让人感觉劳累,久而久之,健康也会深受其害。
1
长期大脑疲劳,危害可不小
1增加脑血管疾病风险
脑疲劳是一种亚健康状态,持续存在可造成头晕头痛,甚至增加脑血管疾病风险。
节目中就曾经提到过“一位33岁男性,连续加班一周后发生脑出血,引发三次抢救”的案例。专家认为一方面是因为他有基础病,另一方面也与他长期用脑不当有关。
2导致记忆力下降
脑疲劳会导致脑细胞活性下降,引发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差、反应迟钝、思维混乱、判断力下降、焦虑烦躁等,严重者心理承受能力下降,无法面对压力,最终可能导致精神崩溃。
3引发多种不适
一些脑疲劳的人还可能出现非神经系统症状,比如:
①口苦、食欲差、便秘、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;
②尿频、尿急、夜尿增多等泌尿系统症状;
③心慌、胸闷、气促等心血管系统症状。
【自测大脑疲劳】
仔细听下面这段音频,如果全程六段音频都能听到尖锐的嘶嘶声,说明大脑疲劳程度很低;如果听到一半时听不到声音,可能说明已经出现了大脑疲劳。
2
这些习惯
可能让大脑疲劳越来越严重
一般,脑力劳动者和学生更容易出现脑疲劳,据专家调查分析,我国青少年群体中,至少有50%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脑疲劳。而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加重这一情况:
1熬夜失眠
睡眠时,脑脊液能带走大脑白天工作产生的“垃圾”,熬夜失眠就相当于大脑还在运转,“垃圾”越积越多,就容易脑疲劳。
建议尽量保证每晚7~9小时的睡眠。如果入眠时间超过30分钟、做梦次数多余2次、早醒2小时以上,说明存在失眠,应及时调整。
2主食没吃够
大脑要消耗全身20%的能量,其主要来源是葡萄糖,但大脑里没有“仓库”,所以需要身体不间断地供给。如果主食吃太少,大脑、神经没有充足的能量供应,却还要不断运转,就更容易疲劳。
日常生活中,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~7两米饭的碳水量,注意粗细搭配。
3吃得过饱
饱食过后,大量的血液涌入胃肠道消化食物,大脑相对缺血缺氧,容易疲劳。
相对来说,每餐吃七八分饱是比较合适的,肠胃负担不会太重,大脑血液供应也相对充分。
4不爱喝水
大脑约3/4都是水,喝水过少,血液循环减慢,大脑血氧供应不足,就容易疲劳。
每天至少应保证1500~1700ml的饮水量,重体力劳动者或天气炎热等应适当增加饮水。
3
明明休息了
为什么还是觉得累?
感觉疲劳时,为什么休息后还是觉得很累?这可能是因为你在“假装休息”。
1DMA过度活动
大脑中有一块叫DMA的区域,它指挥着所有的身体行动,即使大脑未执行有意识活动,也会自动进行基本操作。
举个例子,你与一位难缠的客户争论了几句,为了避免进一步的冲突,你打算自己冷静一下。但在这段时间内,DMA可能一直没有停下来,导致你反复想起刚才的事,甚至越来越气愤。
2玩手机不算休息
很多人觉得可以安心玩手机就算是放松了,但事实上,玩手机的过程中,有更多的信息进入大脑,使其不停运转,根本达不到放松的效果,大脑当然会越来越疲劳,甚至陷入恶性循环。
4
日常4招,辅助缓解大脑疲劳
保证充足良好的睡眠,是缓解大脑疲劳直接有效方法。除此之外,一些小妙招也能起到辅助作用。
1鸡蛋和鱼要常吃
卵磷脂是脑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,有助于增强大脑功能,缓解脑疲劳。鸡蛋、牛奶、大豆、酵母等是卵磷脂的丰富来源。
鱼肉富含的DHA能促进神经网络形成,修复脑细胞。沙丁鱼、金枪鱼、秋刀鱼、鳝鱼等富含DHA,核桃、杏仁、花生、芝麻等坚果中的α-亚麻酸可在人体内转化成DHA。
2多运动,可增加“脑动力”
每周进行3次,每次至少20分钟有氧运动,如:快走、慢跑、瑜伽、太极等,持续一个月就能显著改善焦虑症状,提高大脑运作效能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,可以让大脑更“开心”。
3干梳头
十指指腹抓住头,稍用力往后梳十几次,有点发紧或不舒服的地方可以揉一揉。能促进血液循环,缓解脑疲劳。
4动舌头
舌头牵扯到很多复杂的神经,没事的时候可以伸一伸、转一转,还可以用舌顶上颚,这被传统医学认为是连通任督二脉的方式,可以让精力得到良好的自循环。
(我是大医生官微)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人人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36 联系邮箱:855729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