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篇淄博,反馈效果很不错。
本来想接着写宁德,后来想了想,非常有必要把这个系列的“精髓”与“主题”点透,为什么夸奖淄博?为什么夸奖宁德?这些小城市有什么好的?
先说结论:
(相关资料图)
1、去东南,去大城市,大势所趋,产业、人口、环境、城市。
2、但大城市的虹吸、垄断,完全斩断了年轻人、小城市逆袭的希望。
3、希望大量的中小城市站起来,利用低成本优势,反向虹吸年轻人。
1
站起来,不准跪。
大家都有这样的误区:年轻人毕业了一定要去大城市,想赚钱只能去大城市,大城市的环境、产业、机会、学校非常好,只有在这里才能成才。
放屁!
这完全是大城市的信息差,年轻人可以去大城市,但所谓的赚钱、机会远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多,如今的大城市资源垄断、阶层固化非常严重,年轻人想要逆天改命的机会越来越少了。
40年前,胆大搏命就能在深圳挣大钱。
40年后,想要在深圳买套房都难如登天。
房价1万的深圳优势在我。
房价10万的深圳成本过高。
这是过去40年经济发展、快速城镇化、房价暴涨之后,所谓先发的大城市早已筑起了最高的护城河,资源垄断、阶层固化非常严重。
于是,引出了今天这一篇文章,算是序言,我们讨论一下。
问大家一个问题:
1、成都省四川市的虹吸模式,你喜欢吗?
2、苏州、东莞的反虹吸模式(乡镇/县域),你喜欢吗?
3、宁德洛阳淄博的反虹吸模式,你喜欢吗?
三选一。
2
为什么先问这个问题。
这是成都GDP在四川的首位度。
这是成都人口在四川的人口占比。
这是成都在全国的省会首位度排名。
这是成都在全国省会中的强势排名。
总结一下:
四川GDP是56749.8亿,成都GDP是20817.5亿,占比36.7%;四川人口8367.49万,成都人口2093.78万,占比25%(2022年上半年数据)。
25%的人口占比。
36.7%的GDP占比。
强势,垄断,虹吸。
这无疑是一个恐怖的数据。
毕竟8000万四川人只有一个成都,命也。
怪不得,成都省四川市。
3
反虹吸最典型的案例,在南方。
这种模式非常成熟,自南方开始发展,与生俱来,共同成长。
1、苏州。
这是苏州各区、各县的GDP数据:
这是苏州各区、各县的人口数据:
很明显,主城5区的人口占比52.7%,GDP占比46.8%。
人口一半。
经济一半。
非常均衡。
苏州经济实力确实非常强,但是去掉下边5大强县,苏州GDP总量其实仅仅等于郑州,5大县城完全有能力跟各区掰掰手腕。
郑州:糟了,我成计量单位了。
还有一点,整个苏州的经济体量是2.4万亿,整个江苏的经济体量则是12.3万亿,占比仅仅19.5%,要知道,这还是江苏省最强的。
2、东莞。
东莞的数据更有意思,整个东莞的经济分布更加均匀。
这是2022年各镇经济、人口分布图。
这是2022年广东省内各市经济占比图。
东莞GDP总量11200.32亿,最强的长安镇895亿,中位数的沙田镇247亿,主城区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南城、东城,分别是734亿、665亿,占比一般。
人口上,东莞才是真正的散装城市。
整个东莞人口1054万,主城四区仅有152万,占比才14.4%。剩下人口则分布各镇,长安镇80万、虎门84万、塘厦63万,非常均匀。
4
回过头,想一想今天的主题:
虹吸与反虹吸。
或者我更愿意称之为:下克上模式。
大家为什么非常讨厌虹吸?
北京与京津冀。
成都省四川市。
沈阳大连与辽宁。
郑州虹吸全省。
这几个案例非常典型,为什么大家如此讨厌虹吸,虹吸模式肯定有问题,可是这个问题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。
第一阶段,集中全省造大城。
这一点,完全没问题。
也正是成都的强大,才让越来越多的四川人不必外出打工,在省内就能有一个可以打工的地方,否则,四川人只能去长三、珠三,东北人只能进入关内,甚至大量的人涌上了海南,湖南人只能去粤港澳,大量流失的安徽人尤其是徽北,只能被迫到更远的长三角就业。
但是第二阶段,路径依赖太严重了。
成都市虹吸太厉害了,甚至非常残酷,导致大量的产业、人口、GDP全都涌入了成都,下边地市一个个瘦巴巴的,成都看似很强却过于臃肿。
第一名成都竟然是第二名绵阳将近6倍,合理吗?
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可能照顾所有人,时代的产物,不是万能药。
一旦阶段过了,虹吸模式必须改变。
我更愿意让城市向“下克上”模式发展,长三角的县域模式和珠三角的乡镇模式,更加健康和持久。
为什么?
上面虹吸下边,掠夺一切的资源,随后经济衰退。
本质上,既有合作、又有竞争,而不是弱肉强食、抢夺资源的粗暴模式,毕竟弱肉强食本质上就是不对等的模式,本质上只有掠夺的模式,这种模式非常不长久,这才是问题所在。
北京经济实力非常强,不仅没有带动天津、河北经济发展起来,却最终将河北甚至天津的经济带进沟里,导致环渤海经济圈彻底衰落了。
我上学那会还提环渤海经济圈,现在完全不提了。
得不偿失,饮鸩止渴,只是将资源掠夺,却没有发挥利用,最终成了菜鸡互啄,经济内耗。
5
宁德与宁德时代。
一个小城市,仅仅拥有300万人口、3000亿GDP,还不如昆山,但是这里却坐拥宁德时代,一个市值超过1万亿的宁王,能不令人害怕吗。
比如淄博,前一段如此出圈,大家吃的是烧烤吗?是淄博的烧烤就是好吃吗?不,大家吃的是淄博的接地气、真诚、烟火气,这才是大城市所稀缺的。
比如洛阳,1000年前最繁盛的神都,百万大城市,万国来朝,目前仅有700万人口、不到6000亿GDP,这几年依靠文化底蕴、城市形象出圈,风头甚至盖过了省会郑州。
再比如西安,位于西部,完全背离了向东、向南的城市选筹方向,但是西安硬是凭借一己之力,将大量的陕西人、以及周边的西北人、河南人、山西人拉了过来,实现了西部崛起的逆袭戏码。
今天这一篇文章,更多是一种要讨论。
1、向东、向南是大势所趋,趋势是不可逆的,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。这一点,希望大家有非常清晰的认知。
2、产业、人口、环境、营商,这是东南沿海最重要的软件实力,因为硬件优势一定会被时间抹平,但是软件优势却不是轻易就能学来的。
3、但是我更希望越来越多的城市能摆脱“虹吸模式”。尤其是已经经历了虹吸模式的大城市,比如北京、成都,随着城市成本、年轻人的生活成本、企业的生存成本、商铺的生存成本,越来越高,都会逼着他们消亡。
4、宁德一定要崛起啊,淄博一定要崛起啊,泰兴一定要崛起啊,我希望有更多的下克上的城市出现,只有这样,大城市才不敢虹吸,小城市才有活下去的机会,年轻人才有更多选择的机会。
未来,也许会有更多成功的案例。
1、全国最推荐的板块。
2、全国危险城市+房企。
3、2022年31省份地方全景。
4、置身事内-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(兰小欢)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人人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36 联系邮箱:855729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