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法律对最长担保时效并没有作规定,只是规定了没有约定保证期间时保证期间的处理,一般担保时效最长可以是主债务履行期满届满。
(相关资料图)
2、保证期根据保证方式的不同而不同,一般保证未约定保证责任的,自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,如果保证期间约定为:保证责任至主债务本息结清时至,视为约定不明。
3、保证期间此时是两年。
4、保证期间原则上由保证合同的当事人自由约定。
5、从合同关系自身来讲,合同及其法律所保护的是当事人之间的信赖与期待,实现意思自治的理念,这同样适用于保证合同。
6、《担保法》第15条:保证期间的约定作为保证合同的一个基本条款,当合同没有确定或确定不明确时,按合同漏洞的补充原则由法律加以补正。
7、扩展资料:注意事项:对签订的最高额担保合同实行台账管理,将担保人、担保期限、担保金额等内容予以详细登记,确认贷款合同的法律有效性及程序合法性,避免在最高限额下出现细节瑕疵危害保证法律效力。
8、2、在具体操作中,对每笔适用该最高额保证下的借款业务进行记录,防止超额、超担保期限的借款业务发生。
9、3、发放最高额保证合同下的贷款金额不要过于分散,借款到期日要确定在最高额保证合同到期日附近,多考虑采取一笔发放、分期收的方式,避免与最高额保证合同到期日相差过远的情况发生。
10、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保证期间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人人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36 联系邮箱:8557298@qq.com